新闻资讯
NEWS INFORMATION

民间借贷红线划定

发布时间:2015-08-07 09:40:58 来源:北京商报

      民间借贷相关法律法规在实施24年后,终于迎来了更新版。昨日,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》(以下简称《规定》),不但明确了民间借贷年利率上限调整为24%,超过36%的利率无效,还规定了P2P的法律责任和合法化企业借贷。


  首次确定民间借贷红线


      与此前司法实践中对民间借贷年利率上限以银行同类同期利率4倍为参照不同的是,《规定》首次将民间借贷年利率上限设定为一个固定利率。具体司法解释明确为,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%,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,人民法院应予支持。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%,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。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%部分的利息的,人民法院应予支持。


       对于24%和36%这两条红线的选择,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杜万华表示,24%的利率是长期以来中国在审判实践中所确立的一个执法标准,实际上也是从古至今在民间利率方面的一条规则。


       北京商报记者采访多方人士了解到,民间借贷中年利率超过24%的情况很普遍。民贷天下CEO刘军向记者表示,一般民间借贷月息在2.5-3.5分之间,也就是年利率在30%-42%之间。超过42%的比较少。


      网贷之家CEO石鹏峰认为,民间借贷实操过程中存在不少综合利率超过36%的情况,36%这条线的明确,会使得原有的高息借贷关系中借款人有权要求返款超出部分,并可能因此带来相应的诉讼纠纷。不过,刘军则认为,目前,业内正规的小贷公司融资的总成本都肯定超过年化利率24%,更多的隐形费用,不是以利率的方式,而是以服务费、咨询费等形式收取。这个法规出台后,对于这些高利率应该不会造成实质性影响,因为法规只是针对最高利率限制,对于收取其他费用并无明文约束,一般都是当事人双方认可即有效。


  明确P2P法律责任


       在此次出台的规定中,也首次明确了P2P的法律责任。《规定》明确表示,借贷双方通过P2P网贷平台形成借贷关系,网络贷款平台的提供者仅提供媒介服务,则不承担担保责任,如果P2P网贷平台的提供者通过网页、广告、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证据证明其为借贷提供担保,根据出借人的请求,人民法院可以判决P2P网贷平台的提供者承担担保责任。


      对此,爱钱进创始合伙人张辉认为,《规定》在司法实践中明确了P2P平台作为借贷信息中介的法律地位。


      虽然P2P行业细则还未出台,但在7月央行等十部委此前出台的《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》(以下简称“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”)明确规定互联网借贷平台的性质是信息中介机构,不得提供增信服务。


      最高法院此时提出对P2P的法律责任,或将继续推动P2P平台去担保化。


      刘军则认为,如果综合《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》和《规定》来看,P2P平台需遵守不得提供增信服务的规定,如有违反,未来可能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。


      张辉同样认为,《规定》的司法解释比《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》具有更普遍的法律效力。《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》仅起到了政策指引作用,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P2P平台“脱敏”。而《规定》的司法解释为法院在司法事件中的审判规则,是具体监管措施的落地和执行。


  企业借贷合法化


      除了明确民间借贷利率红线和P2P平台法律责任外,《规定》还有一个亮点格外引人注目,那就是将企业间借贷行为首次合法化。


       《规定》第十一条指出,法人之间、其他组织之间以及它们相互之间为生产、经营需要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,除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、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外,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,人民法院应予支持。这就意味着企业之间为了生产经营需要而相互拆借的资金,自此有了司法保护。


      而按照1991年的司法解释,所有企业间的借贷都被认定无效。事实上,此前基于上下游、合作关系,或者经营上的需要,企业之间存在巨大的融资需求。为了规避企业间资金拆借无效的规定,多年来企业通过虚假交易、名义联营、企业高管以个人名义借贷等方式进行民间融资,导致企业风险大幅增加,民间借贷市场秩序受到破坏。


      虽然《规定》出台会对生产经营有资金需求的企业是利好,企业降低了规避法律所产生的成本,但是如何防范企业以借贷为主业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。


      杜万华表示:“允许企业之间融资,绝非意味着可以对企业之间的借贷完全听之任之、放任自流。生产经营型企业从事经常性放贷业务,必然严重扰乱金融秩序,造成金融监管紊乱。这种行为客观上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,必须从效力上做出否定性评价。为此,本《规定》专门对企业间借贷应当认定无效的其他情形做出了具体规定。”